言情小说 > 制药小农女(上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白天 黑夜

第 22 页

 

  于是陈轩忙一脸讨好地将郑峰紧紧拉住,「走,到外边去,我细细解释给你听。」

  郑峰心里得意一笑,面上仍不肯,「哼,我才懒得信你,我还是亲自去问主子。」

  「郑峰,郑大侠,郑大爷,看在咱俩共事一主的情分上,就相信我一回吧。」

  「好吧。」

  第二日,张天泽出门前,先到药房给徒儿重新安排了练习任务。

  「如今天气热,你暂时不要练习熬蜜,先练习揉捏药丸。」

  张天泽知道她如此努力学习制药是想早点学会,好帮他制药丸拿去药铺卖,心下感动,面上却故意板着,「这制作药丸看似简单,却需得将各个环节都彻底熟练了才能上手制药,如今你先别去担心开业药丸不够卖,只管静下心慢慢练手。再者这养生药丸不是救命药,少了它并不会耽误病人的病情,药铺也不是主要靠它来击败汪家。」

  陈紫萁红着脸,有些惭愧,「师傅说的是。这些日子我的确心急着想尽快学会,好帮师傅多制些药丸。」因为一心急于求快,反而无法静下心来慢慢学习。

  确实如师傅所说,制作药丸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,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了差错,就可能导致整锅药报废。

  而揉捏药团更是讲究熟能生巧,需要静下心多多练习。

  为了练手,又不能浪费药材,她想出用制作汤圆的糯米粉和面粉来练习。

  当然,比起面团,药团更有韧性、黏度,好在面团在手感上与药团很相近。

  制成药团,先要将药粉掺水烧开,小火慢慢熬制,直到药液变得黏稠,再将另一半药粉用最细密的筛子仔细筛选,务必让药粉均匀细腻。

 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制成的药丸化成水后不会留有药渣,病人服用后也方便身体吸收。

  将舖好的药粉撒入老蜜与浓缩的药液中,进行搅拌,搅拌均匀以后还需要冷却。

  冷却后,先将它搓成长条,再切成药剂子,每颗药剂子必须分量均匀,然后便是揉捏成药丸,为防黏手,需得在手心涂上麻油。

  揉捏药丸的手法更是讲究,先揉,让炼蜜的药汁和药粉充分融合;再捏,让蜜丸的成分更均匀,最后是搓,让药丸变得光滑、圆润,均匀发亮,才算过关。

  为了掌控分量,她将切好的面团子一个个放在小称上称,兰草与王嬷嬷轮流在旁边给她打扇子。

  五天时间,她从早到晚,不知不觉竟制作出了上百斤的汤圆与饺子,为了不浪费食物,银府的点心变成汤圆,中餐与晚餐变成饺子,剩下的送去各药铺给伙计们加餐。

  第八章 姑娘醉酒诱人心(1)

  五月二十八是个大吉大利的好日子,银皓的十二家药铺选在这一日同时开张,就算是活到快上百岁的老人,也从没见哪个商人敢一口气在同一个城中开十二家铺子。

  然而奇怪的是,药铺同行和周围铺子的老板们彷佛商量好一般,竟没有一人前来恭贺。若是放在平时,哪家商铺开张,同行和隔壁铺子的老板都会带份礼上门。

  不过就算没有同行和邻居前来恭贺,新药铺门口依旧热闹非凡,不但请了舞狮,还搭了戏台,并在台前放了桌椅,桌上摆着各式干果点心,且还熬了张天泽亲手配制、清热祛湿的凉茶。

  此时天气炎热,湿气也重,百姓光冲着这些凉茶也愿意驻足,更何况银皓还花重金请来了京城最当红的几位名角儿,在各个药铺门口轮流表演。

  路过的百姓们得知不但有免费的戏看以及吃食,还有张神医配制的凉茶,只要手头没有立即要办的事儿,都纷纷驻足在各药铺门口,就连同行或是隔壁铺子的老板、伙计见状,也忍不住跑来看戏、蹭凉茶解渴。

  百姓们免费看完戏,吃好喝好后,自然要进药铺去瞧瞧,向掌柜道声恭喜。

  结果一进门便被柜台旁边挂着的一张诊金与药材的收费价目表吸引,其中有识得几个字的百姓,仔细瞧过后,当即一脸震惊地向掌柜确认道:「请普通坐堂大夫看一回诊,不管什么病,真的只收一百文钱?」

  从古至今,看病抓药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价格,药铺老板与大夫都是看人定价,普通百姓的诊费、药价会收得低一点,富户人家便会收得高一些,若是遇到穷得连诊金也付不起的,大多药铺多少会免除一些诊金或是免费施药。

  自然也有黑心药商不但不会施药,还直接将病人赶出去,汪家便是这一类。

  掌柜的扬起一抹温和的笑意,肯定地点了点头。说实话,他在药铺干了大半辈子,也从没遇到过这种事,不过他倒是乐见其成。

  「医治各种疾病的药材也都是明码标价,只要照着这上头的价格给银子就可以?」另一名也识得字的中年男子跟着开口追问。

  掌柜的再次扬笑,肯定地点头。

  见状,在场的百姓们明白过来后,一边惊呼,一边仍有几分不敢相信,忍不住再三向掌柜的求证。

  其实十年前杭州药业虽没有明码标价过,但有正直公平的张家维护着,药业井然有序。

  张家世代在此经营药铺,从前两代开始,药会会长一职便一直由张家掌权人担任,在张家公正严明的管事下,杭州药业得到快速发展,成为全国最大的草药交易之地。

  然而,十二年前,药会会长张老太爷的独子张瑞宗押送药材到外地时,半道突遇水匪劫船身亡。没过两年,他的妻儿也在上京途中遭遇水匪打劫,因水匪放火烧船导致妻子身亡,儿子至今下落不明。

  张老太爷接连遭受痛失至亲的打击,整整病了大半年才慢慢有所好转。

  从此后,他将自家药铺通通交给管事打理,不再出面管理药行的事,情况因此每况愈下。虽然他并没有卸任会长之职,但随着汪建业的势力一点点壮大,药行里的事早由汪建业做主。

  众药商们虽然心里并不服他,可是汪建业不仅是个心狠手辣之人,他还为太医院供药,可说是有权有势,谁人敢去招惹他?

  而汪建业一边暗中打压没背景、没势力的小药商,一边仗着自己的权势,每年趁着草药准备上市时,先暗中选出几种草药,与跟他交好的药商一起收购屯着,抬高它们的价格,再将它们高价卖出去。

  如此一来,不仅导致百姓们抓药的费用一年比一年贵,也同样害苦众药商们,为了补齐这些药材,不得不花高价从汪家手中购买。

  所以当药商们瞧见这张价目表时,虽觉得有些损害自己的利益,可仔细一算,他的定价并不会导致药铺亏本,只是让药价跌回到十年前。

  这几十年来朝中太平,边关也无大的战事,百姓的生活、经济一直很平稳的成长,所以就算药价跌回十年前,对他们药铺而言也并没有多大损失。

  相反的,若继续让汪建业这样胡作非为下去,总有一天老百姓会忍受不住高价的药费而生出民变,或是告到京城去,到时杭州城里的药商都会受到连累。

  所以除了几名与汪家同流合污的药商很是气愤不平外,其他药商反倒乐见其成,更何况这银皓明显是冲着汪家而来,他们就更没有理由抵制他。

  掌柜的随即又笑咪咪开口道:「今日药铺开张,东家决定免三日诊金,药材打八折,各位家中有需要看病的亲人,只管带来咱们的药铺。」

  才刚从前面的震惊中回过神来,又听到这个惊喜,百姓们还以为自己听错了,忙让掌柜的再复述一遍,随即有一半的百姓立即冲出门外,准备回家带生病的亲人前来,另一半仍有些不敢相信,直接走到一旁的坐堂大夫面前,当场确认。

  银皓早料到这消息一放出,定会有些无病的人也来蹭诊,于是掌柜的再次开口,「各位且慢,我东家还有一句话,若有人见是免费的就跑来诊病,被大夫诊出来没病,就得按价给诊金。」

  一听这话,原本存着蹭诊心思的人立即打消念头,也有一些的确有病症的,则大方坐下来请大夫诊脉。

  与此同时,汪家父子站在自家最大的一间药铺二楼,看着对面银皓最大的药铺门外以及周围几家新药铺,都排着许多等着瞧病的病人,心里恨得咬牙。

  「爹,银皓这一招实在太阴狠了,若真依他这个法子诊病抓药,那咱们家……」汪东阳实在说不下去。

  「哼,我就不信找不到法子治他!」这些年他也曾遇到过不服自己的药商,可结果呢?还不是都沉到了河中,消失无踪。

  「可咱们至今还查不出他到底是个什么来头。」

  「除非他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,否则,总有一日我定会查出他的身分。」汪建业目光阴鹫,暗握着拳头。

  银皓并没有一一前去各个新药铺查看,只派了郑峰和陈轩代他前去,自己则留在最大的药铺保济堂里。

 

上一章 下一章
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